艺术如繁星 闪耀每一处!“繁星计划——文学艺术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点亮孩子梦
时间:2024-11-05 10:59:13 出处:知识阅读(143)
四年来,丰顺县八乡山学校、繁星繁星留隍镇小东村小学和五华县郭田镇中心小学、闪耀AG超玩会入口龙村镇硝芳中学等偏远地区学校的每处目点梦学生们不会想到,有国家级艺术家不辞辛劳前往,计划进校为他们送上广东汉剧、文学务项客家山歌、亮孩客家剪纸等非遗传统文化“大餐”,艺术艺术园志愿服最远的繁星繁星路途单程就要3个多小时。
这是闪耀“繁星计划——文学艺术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由梅州市文联、每处目点梦梅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组织,计划进校于2018年启动。文学务项开展至今,亮孩共计走进60多所城乡学校,艺术艺术园志愿服举办了380多场次文学艺术培训和支教志愿活动,AG超玩会入口受益学生达3万多人次,让文学艺术像星星一样,闪耀在各个角落、萌芽在孩子心中。
市特殊教育学校里,学生们的陶瓷画展示。
按需“送餐” 点亮乡村艺术
“我成长于农村,也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深知乡村孩子对知识、对艺术的渴求。”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和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长谢映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得更加迫切。但乡村学校受规模和经济所限,能够给予学生接受文学艺术实践的机会较少,“我们很想为此做些什么”。
于是,“繁星计划——文学艺术进校园”项目诞生了。这是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项目之一,从2750名专业艺术家中挑选优秀文艺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伍,分设17个文学艺术进校园服务团、26个文学艺术进校园“轻骑兵”小分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项目负责人罗卉向记者介绍道,该项目通过“基层点菜、组织调配、志愿服务”的形式实施,即各类别艺术家制定好课程“菜单”,由学校自主选择、协会组织调配,按需“送餐”。
除了“送文化”,该项目还联动市县文艺志愿者组织主体,与3个县级学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及市福利院、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建立了长期性的文艺支教体系,安排文艺志愿者支教,采取每周一次授课或每月一次辅导的模式,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培养一支支文艺之“星”。
积极对接 丰富服务模式
市特殊教育学校陶瓷画课上,张桂秋正在指导学生。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陶瓷画的课室里,8位中学生正聚精会神地打稿、勾线或填色,在瓷盘上进行艺术创作。一旁,老师张桂秋细心观察着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并及时指导纠正,近两个学期形成的默契,让师生之间在无声的世界里也能沟通无碍。
张桂秋,是市硬笔书法协会常务副主席、梅州市文艺志愿者,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繁星计划——文学艺术进校园”项目支教活动,担任陶瓷画课程老师。“他们学得慢,需要一遍又一遍讲解,但很聪明专注、虚心乖巧,一旦上手可以学得更好。”张桂秋告诉记者:“大爱无声。这些学生是特殊的,却也给予了我满满的精神力量,这里是我的一个心灵驿站。”目前该项目与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共建“种文化”,派出文艺志愿老师支教陶瓷画、古筝、舞蹈、戏剧课程,教出的学生一些已经考上本科、外出就业,走上专业艺术道路。
“我们正积极对接学校需求,开展城乡学校艺术授课、福利院孤儿艺术支援山区留守儿童艺术服务、特殊青少年儿童艺术辅导等,重点面向边远山区、红色苏区、革命老区中小学。”罗卉说,希望通过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用艺术家的专业性和人生阅历教授学生、启迪学生。
相互成就 结出丰硕成果
上课时淳朴炽热的眼神、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拥抱,还有留言条上一句句真诚的感谢、QQ上偶尔发来的消息,都让文艺志愿者真切感受到“这是一件相互成就的事情”。
“偏远乡村里的学生,基本上80%都是留守儿童,有些学校一个班才三四人,几个年级并在一起上课。但是,孩子们笑容灿烂、兴致盎然,始终保持着最兴奋的状态,一个小时的课程下来气氛依旧活跃。”罗卉说:“一开始觉得是我们在‘送温暖’,去了几次发现,他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心态感染了我们,文艺家们都很愿意参与其中,我们有‘被需要’的感觉。”同时,这为广大文艺志愿者积累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促成一批青少年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城乡学校排练,形成精品节目展演。
“繁星计划——文学艺术进校园”项目以艺术教育为手段,通过授课、支教、演出等多种形式“送文化”“种文化”,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情形的服务模式。“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对地方非遗的追求,让文艺的种子扎根孩子心中,萌芽生长出向上、向善的力量,并有效弥补乡村素质教育的短板,扩大农村学生的视野思维,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文艺素养。”谢映说。
本报记者:刘巧/文 连志城/图
编辑:廖玉芳
审核:黄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