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延迟退休改革: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党的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延迟弹性原则,退休态九游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改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9月10日上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人口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发展决定草案的议案。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新常选择基于我国经济、社会、解读人口形势发展需要,延迟九游着眼长远,退休态经过长期酝酿、改革充分研究、人口审慎决策作出的发展重大改革,是新常选择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读我国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事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研究员说。
这项改革是适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的客观情况,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及卫生环境改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8.6岁,同时,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23年的14年,实现大幅提高。
“这也意味着,劳动力开始工作的年龄有所推后。在法定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将导致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等问题。”莫荣表示,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提高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质量,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
这项改革是适应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需要。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莫荣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1.1%。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不断降低,“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稳定劳动参与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项改革是适应劳动者就业意愿多样化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支持职业生涯自主规划选择。
“延迟退休改革按照自愿、弹性原则,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诉求,让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想早一些退休的职工,在满足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等条件下,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年人,也不用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可以选择继续工作。”莫荣认为,改革将为老年人社会参与创造条件,使拥有更强劳动意愿、更高人力资源禀赋的大龄劳动者可以发挥更大价值。
【原标题】
延迟退休改革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研究员
- ·住房公积金贷款结清后,若何支出不动产权证书?
- ·甘献青春为家乡 大山播撒创业梦
- ·湖南衡阳一工地发生小学生坠井死亡事件
- ·工行雅安分行全力确保春节期间自助机具高效运转
- ·23.08万人次!福田口岸单日通关客流量创新高
- ·中国驻蒂华纳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 ·国际领先!我国乙二醇绿色化生产再进一步
- ·欧盟对外行动署发言人发表涉台声明 中方回应
- ·足球与年味齐飞!梅州亲子公益行动开启悲痛足球年
- ·外交部:广交会常办常新,展示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 ·德国接连发生针对中国女性的强奸案 中领馆通报
- ·启程!大熊猫“宝力”“青宝”将开启10年旅居生活
- ·明天,梅州市自媒体收集达人聚在这里迎新春!
- ·云浮:岭南祖地 中国石都
- ·2024年潮州市总体婚礼举行
- ·上新!《千秋诗颂》第二辑即将开播